2)第七百七十九章 颜色革命_苏联1991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果亚纳耶夫不干预的话,按照原本的历史走向,他也是下一任的罗马尼亚总统。但是军队却不一样,他们只是为了反对奇奥塞斯库而组合起来的联盟。何况罗马尼亚剧变之后,军方对于康斯坦丁内斯也不怎么待见。

  “颜色革命成功的背后是国外各种势力的支持,通过各种渠道给**的所谓公民社会输送了大量资金,然后又通过外交和舆论施加压力,以选举公正的名义,迫使当时的政府不能对示威民众动粗。军队是左右罗马尼亚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亚纳耶夫微微一笑,“看到我们是时候应该找军部的那些人聊聊天了。”

  在卢比扬卡的秘密办公室里,亚纳耶夫和克留其科夫开始制定让罗马尼亚政权陷入动荡的计划。现在的克格勃可不是思想江化的官僚机构,亚纳耶夫强调的就是作为祖国的剑与盾,在对待敌人的问题上就是要不泽手段。

  铲除康斯坦丁政权的行动计划分为三阶段:先,恶意诽谤康斯坦丁内斯库领导下的罗马尼亚国家政权,破坏他的形象。参与这一阶段行动的包括苏宣部,还有克格勃情报特工,他们不断向各国媒体传播小道消息,揭露“康斯坦丁内斯库政权的**和邪恶”,描绘该政权的丑恶嘴脸和累累罪行。指责他们根本不是民主自由的社会主义,只是变相的独裁政权,与齐奥塞斯库统治无异,只是他们躲藏在幕后,人民无法察觉而已。

  利用媒体来为前期革命做宣传是颜色革命的一大特征,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在别有用心的鼓吹自由民主的好处,却忘了之后会有什么样的代价。

  在亚纳耶夫眼中,没有哪个媒体是真正的社会良心。他们都代表着各自的利益阶级,如果无法把控住他们的嘴,那么结果就是“被媒体和舆论”颠覆政权的下场。

  第二个阶段是克格勃宣传炒作能接替独裁者的最佳人选,不断渲染和描绘康斯坦丁内斯库对立面的良好形象和政策主张,即有比康斯坦丁内斯库更适合担任罗马尼亚领导人、能造福罗马尼亚人民的救星式人物。这需要通过精妙的包装和设计政治主张,军队出身的政治家们拥有了最重要的一点,他们拥有颠覆政权的能力,再加上媒体舆论支持的辅助,就形成了强悍的战斗力。

  第三个阶段是计划的全面铺开,这个计划可以说是“基米绍尔血腥镇压案”的翻版,通过当时罗马尼亚地下社会存在的各种贩卖幼童以及血腥案件,利用各种歪曲的证据牵扯到康斯坦丁内斯库领导阶层上,并且向民众灌输是因为康斯坦丁内斯库的执政所导致这样的结局。民众不需要知道真相,他们只需要一个泄的渠道,很不幸,原本笛子就不怎么干净的康斯坦丁内斯库便成为了亚纳耶夫铁幕重临东欧政策的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