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12章 回西北_这个大宋不一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这是威胁。

  几个同窗低头,有些佩服年轻人的勇气,但却知晓,他被先生记住了,以后有麻烦。

  年轻人涨红着脸,“去便去!”

  先生:“……”

  年轻人收拾了自己的东西,背着布袋子,对几个同窗拱手,“道不同不相为谋,今日我誓言去镇远城,假以时日你等听闻我的名字,定然是在为大宋冲杀中立功,或是死去。诸位,我这便去了!”

  先生怒道:“叫你爹娘来。”

  “多谢先生几年教诲,告辞!”年轻人行礼,“我爹娘最是通情达理。且我家中有兄弟三人,不差我一个孝顺他们。”

  先生看着他出去,拍着案几,气得面色涨红,“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

  宫中。

  太后隐退的消息渐渐散播出去,效忠官家的奏疏雪片般的飞进宫中。

  赵祯正在看这些奏疏。

  他并非自恋,只想在其中找到自己需要的臣子。

  新政不可能一蹴而就,他需要积累人手,等时机到后再发动。

  “官家,定远侯今日在金明池参加诗会,做了一首词。”

  张泽接到了皇城司的消息,赶来禀告。

  “嗯!”赵祯点头,他对诗词并非没兴趣,不过执掌大权后,却分身乏术。

  “官家,臣以为您当听听。”张泽严肃的道。

  赵祯抬头,不满的看了他一眼,“说。”

  “醉里挑灯看剑……”

  又是一首绝世好词!

  赵祯心中叹息。

  可惜了。

  若是李献能留下来,君臣联手,他觉得新政成功的可能性会大许多。

  但李献的态度太强硬,他的观点是:若是要发动新政,就得做好镇压士大夫的准备。

  赵祯何尝不想?

  可他不能,也不敢。

  李献说大宋是士大夫们的,不是他的。赵祯明着嗤之以鼻,心中未尝没有这种感觉。

  如果动手镇压士大夫们,江山必然风雨飘摇。北辽在侧……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赵祯身体一震,“这是他的词?”

  “是,臣再三问过了。”张泽眼中多了喜色,“恭喜官家。”

  在李献决定要带着太后去西北后,赵祯暗中颇为恼火,也很是伤感,觉着自己被背叛了。

  他甚至私下说李献是想自立为王。

  所以他对李献的态度才会如此冷漠。

  “了却君王天下事……可怜白发生!”

  赵祯霍然起身,“出宫!”

  ……

  “不少年轻人都想去镇远城,家中长辈多阻拦,能成行的不多。”

  赵思聪也跟着回到了汴京,在家里打个照面后,便客串了一把密谍。

  “不着急。”李献坐在书房中,手中拿着的是文彦博的书信,“那些父母长辈此刻依旧觉着我镇远城不是个好地方。李氏还在,危机重重。等李氏覆灭,咱们再看!”

  汴京的日子不错,但那些有志于天下的人自然会看到其中的暮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