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81章 奥日什-卢瑟攻防战(5)_荣耀法兰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两大兵种,他们成在土耳其战场、芬兰战场、高加索战场,以及1812年卫国战争中上大放异彩。尤其是立陶宛步兵军纪严明、作战勇敢,甚至被沙皇授予近卫军的荣誉称号。

  可即便如此,那些备受各方打击的力图恢复“波兰-立陶宛”的联邦派政治势力依然在立陶宛境内拥有不小的力量,尤其是在军队体系中。

  另一时空里,当科希丘什科在1794年于华沙发动针对俄罗斯帝国和普鲁士王国的起义时(又称大波兰起义),涅曼河以东的广大地区最先响应起义的,就是驻防维尔纽斯近郊的立陶宛军队。

  ……

  黄昏时分,正在克卢瑟城头上端塔楼负责日常巡视的克雷扎上尉忽然接到执勤哨兵的紧急报告,说从东面埃乌克方向走来一支状况不明的军队。

  克雷扎急忙赶到城头举起望远镜,从队列上看这支军队约有一个步兵营规模。他们打着灰色双头鹰旗旗帜,身穿俄步兵特有的绿色制服以及红长筒袜,表明了这是这支军队的身份,来自埃乌克一带的俄国正规军。然而,恪尽职守的上尉仍旧觉得蹊跷,于是他便将此事汇报给了城东的指挥官。

  “中校,我发现这支俄国-军队不在我们的通行列表中!”上尉如是解释说。

  依照军规,在战争期间想要通行城池要塞的友军都必须提前12小时由传令兵予以通报,并在城防卫戍司令部备案,否则将被视为敌军而予以攻击。

  不过,等到伯尔尼斯中校一番观察过后,他发现这支俄军没有火炮,人数也仅有3百人,估计应该是掉队之后赶往奥日什的援军,便不以为然教训起自己的下属说:

  “克雷扎,请你记住自己的言行举止。从去年开始,无论是立陶宛,还是立窝尼亚,都属于俄罗斯帝国。尽管我们依然信奉天主教,说着立陶宛语,但已属于俄国-军队。所以,请务必将你嘴里的‘俄国-军队’改称为我们的友军。”

  已在俄军服役多年的伯尔尼斯中校深知,对于很多俄国-军队而言,军规永远是停留于纸面上玩意,很少有真正执行的;更何况,那面灰色双头鹰旗军旗与红色长筒袜都说明了这支俄国友军为战斗力极强的喀山步兵团一部,后者曾在土耳其战场与芬兰战争中屡立战功。

  当然,越是战斗力强的俄军,通常军纪越差。

  只要看看这些“俄军”队形混乱、衣冠不整,既没有歌声,也没有行军鼓点。官兵们肆无忌惮的爆着粗口,很多士兵的刺刀上还挂着活鸡、活鸭这类的家禽……这一副糟糕的模样,已经让伯尔尼斯中校彻底明白了:该死的俄国步兵营肯定是中途祸害了某个波兰人或是普鲁士人的村落,搞得这群俄国大兵们整整晚了两天,才想着准备回到奥日什前线向长官报道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